十方樂集藝術總監 徐伯年 簡介


徐伯年(十方樂集團長/藝術總監)

對台灣的現代音樂發展來說,徐伯年無疑是重要的推手之一。

徐伯年為台灣省台北縣人,1980年國立藝專音樂科畢業,1982年任職台灣省立交響樂團,1983年獲教育部公費留學法國巴黎,入國立Rueil-Malmaison音樂院隨Francois Bedel和Gaston Sylvestre教授學習現代擊樂演奏及音樂劇場(Theatre Musical),並獲得第一獎(Premier Prix)及卓越獎(Prix d’excellance)演奏文憑。留法期間經常參加新音樂之發表演出並參與現代音樂之錄音演奏。


與盧炎老師合影
1988年返國後受邀擔任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籌備委員,並活躍於國內外現代音樂舞台,包括海峽兩岸首度交流活動「上海-台北音樂薈萃」於上海商城劇場與上海交響樂團及上海音樂院人員合作演出;參加文建會主辦於美國紐約台北劇場「台灣作曲家樂展」之演出;參與春秋樂集、曲盟作品發表會、現代音樂協會音樂會、總統府音樂會等多場演出;以及參與由新象文教基金會、十方樂集、各校音樂系所等單位主辦之音樂會演出。並擔任製作人策辦許多學術性、藝術性之演出、座談、講座等活動。
由左至右:潘皇龍老師、李泰祥老師、楊聰賢老師、盧炎老師及徐伯年老師

1996年5月,徐伯年召集一群活躍於台灣樂壇的青年音樂家,包含了弦樂、管樂、鋼琴、擊樂及作曲等各方人才,創立了「十方樂集」現代樂團(Forum Music Ensemble)。1997年1月,成立「十方樂集音樂劇場」(Forum Auditorium)。除了音樂展演活動之外,更不定期主辦或協辦現代音樂演奏會、現代音樂劇場音樂營、學術講座或座談會等,並策劃許多與法國、英國、美國作曲家、演奏者合作的跨國製作。
徐伯年致力於國內現代音樂之發展不遺餘力,2004年起有計劃的收錄國人作曲家的作品錄製出版「台灣現代音樂集」(Taiwan’s contemporary music)系列 CD,至2007年已出版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一)意象繽紛」(Musical Kaleidoscope:Taiwan’s Contemporary Music 1)、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二)當代風華」(Musical Kaleidoscope:Taiwan’s Contemporary Music 2)、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三)春華秋水」(Musical Kaleidoscope:Taiwan’s Contemporary Music 3),並於2007年獲金曲獎最佳古典暨藝術專輯製作人獎;2009年其所製作之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四)聲動」(Musical Kaleidoscope:Taiwan’s Contemporary Music 4)亦獲得金曲獎最佳古典暨藝術專輯獎。

現職十方樂集團長,並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。


■ 重要教學經歷

1988年返國後,先後任教於東吳大學、東海大學、台灣藝專、文化大學、國立交通大學等,投身擊樂與現代音樂教育作育無數英才,包括第一位獲得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首獎,目前擔任加拿大Montreal(蒙特婁)Mc Gille University(麥克基爾大學)擊樂組負責人的華人音樂家黃皚雲、高德阿姆斯現代音樂大賽第二名王小尹(文化大學國樂系專任助理教授)、德國Darmatadt國際現代音樂節首獎得主陳玟玎等,都曾受教於徐伯年門下。


■ 大型音樂會製作及跨國製作

2012年【擊樂人聲】(台北中山堂)十方樂集與台北室內合唱團共同演出。
2011年受文建會專案補助製作台法跨國音樂會【「傳奇‧Légendes!」十方樂集與里昂鍵盤打擊樂團】,並於台法兩地共巡迴演出六場次(台灣-台北國家音樂廳、高雄市音樂館;法國-烏蘭Oullin、維勒風榭Villefranche sur Saone、圖爾Tours、瓦蘭斯Valence)。
2007年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委託製作:「歌、樂、文學---交會時互放的光芒」,擔任藝術總監及製作人,此為國人聲樂作品(國家音樂廳)。新新聞評論:這場演奏會不僅是難得的文學和音樂的一次成功的攜手,也是一次當代重要作曲家和聲樂家的同台合作。
2006年「Open House音樂新觀點」十方樂集與台、英、美、法作曲家與演出者的精采交集!---獲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評選為傑出補助計畫。
2005年「台法知音---奇異的對話」,擔任藝術總監及指揮,此為十方樂集與法國作曲家、指揮、演奏者與舞者的跨國合作(國家音樂廳)---入圍台新文化藝術獎「年度十大表演藝術」
2004年「十方、音樂、李泰祥」(國家音樂廳)---獲選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「追求卓越」專案音樂會。
2004年「中英擊樂之夜」(台北中山堂)十方樂集與英國作曲家的跨國製作。
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三幕歌劇「八月雪」擊樂首演(國家戲劇院)。



■ 作曲家專場作品演出與討論
2005年「陳樹熙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2004年「賴德和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2003年「楊聰賢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2002年「許常惠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2001年「李泰祥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2001年「陳懋良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2000年「吳丁連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1999年「潘皇龍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1999年「盧炎作品發表暨座談會」


■ 台灣現代音樂論壇系列

2015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47)陳玠如《空谷夏音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48)謝宗仁《未盡》」

2014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43)邱妍甯《魍魎之虛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44)江佳穎《為四支長笛的四個元素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45)張曉雯《漫遊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46)鄭建文《落葉吟》」

2013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42)蔡淩蕙《毀壞的城市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41)林夢昵《白蛇傳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40)謝佳恩《語言謀殺的第一現場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9)劉韋志《池田學的「預兆」之微觀》」

2012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38)桑磊柏《Three Vignettes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7)謝昀倫《Etwas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6)楊聰賢《含悲調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5)蔡文綺《MUSHI-暗夜裡的微光》」

2011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34)樂類、向度與音樂寫作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3)廖琳妮《p.53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2)林岑陵《非陌生的聲音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1)陳為伶《共生》」

2010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30)樂思、記譜、詮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9)陳立立《相變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8)陳瓊瑜《第三號弦樂四重奏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7)張琇琇《Capriccio》」

2009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26)曾興魁《鼎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5)應廣儀《給一個定音鼓的獨奏曲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4)林宜徵《赤壁懷古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3)陳宜貞《鸚鵡螺》」

2008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22)李元貞《貓嬉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1)馬定一《二泉映月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20)李志純《衡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9)林桂如《唉!幾點了?》」

2007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18)音色新世界‧新音色世界-談20世紀新音色與音樂結構之關係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7)江易錚《川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6)潘家琳《Double Terio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5)蕭慶瑜《漂流》」

2006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14)李思嫺《凝與寧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3)連憲升《梅花操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2)董昭民《陳達傳奇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1)曾毓忠《幻象山水》」

2005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10)王思雅《水漏影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9)曾暁雯《海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8)蔡淩惠《一首圖具形式的奏鳴曲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7)鍾耀光《聽泉》」

2004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6)張玉樹《西出陽關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5)趙菁文《三首為雙鋼琴的練席習曲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4)李子聲《十六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3)蔡欣微《流動》」

2003年
「台灣現代論壇(2)馬水龍《意與象》」
「台灣現代論壇(1)盧炎《林中高樓》」

■出版品製作

2008年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四)聲動」---入圍2009第20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專輯、最佳專輯製作人、最佳演奏、最佳作曲人,並榮獲「傳統暨藝術類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」與「傳統暨藝術類最佳作曲人獎」。

2007年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三)春華秋水」---入圍第18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專輯、最佳專輯製作人,並榮獲「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」,其指導之學生黃雅綾、王盈智,並於專輯中擔綱主要演出。

2006年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二)當代風華」---入圍第17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專輯、最佳專輯製作人、最佳作詞、最佳作曲等獎項。

2004年「台灣現代音樂集(一)意象繽紛」---入圍第15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包括最佳專輯、最佳專輯製作人、及最佳作曲等6項大獎打破單張專輯入圍紀錄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